第11章 深入大冲坳

洪秀全在广西 九皋堂 74 万字 2025-03-04 15:26:48
冯云山在高坑冲不知不觉住了将近耕田又播种,又喂牛又割禾。但是张阿四家种的几亩瘦田,完租谷所剩无几,一家人本来便食不果腹,如今又多他这一张嘴,实在不堪重负。张阿四公母俩倒是从来没抱怨过,不过冯云忍心再拖累他们,渐渐萌生了去意。恰巧这个时候曾五公托冲坳曾家有个蒙馆,先前那个先生嫌山里又穷又寂寞,年前把馆辞了,眼下曾家四处找先生,问他去不去?冯云山欣喜若狂,马上给曾五公回话说愿意去。曾五公便替他写了份推荐信,把他荐到大冲坳曾家。大冲坳在高坑冲西南,从高坑冲往西走到蒙冲,再往南走五六里山路才到。大冲曾家是乾隆年间从广东嘉应州移民过来的客家人,百十年开枝散叶,加上几辈人艰苦奋斗,现在家产丰饶,和石人村的王家、大坪的温家还有茶地的赵家,号称“紫荆四大家”,是紫荆山有名的大户。冯云山的新东家叫曾开俊,老兄弟六个,家里人丁兴旺,光是启蒙的学童就有七八个,大的十二三岁,小的才七八岁。学馆紧靠曾开俊家宅子,前头临街独门独户,后头有扇小门,跟曾开俊家内宅相通,方便他家学童出入。曾开俊的长子叫曾玉珍,情温和,与冯云山年纪相当,两人十分投缘,常在一起聊天。每当冯云山聊到上帝的时候,曾玉珍总是笑眯眯冯云山说:“山里人喜欢拜神求佛,左右两水几十个村寨都有神庙社坛,每年香烛火油不知要花多少冤枉钱。拜上帝不用烧香,能省下不少钱。光这一条,包管大家都喜欢。”冯云山头一回听到有人这样评论上帝教,哭愿不愿意意拜上帝?曾玉珍既不说拜,也不说不拜,只管看着他憨笑。冯云山不再劝他,转而劝说他那些兄弟子侄。渐渐地,曾开传、曾玉珩、曾玉璟、曾观澜、曾云正,还有曾玉珍的儿子曾云正,都经常在冯云山身边走动,形成了一个小圈子。看见他们都拜上帝了,曾玉珍这才动心,也跟冯云山拜了上帝。紫荆山几家大户当中,最活跃的要数石人的王作新。石人、石狗、石鲤这几个村子,紧靠平武官道旁边。王家在这几个村里都有宅子,王作新和他堂兄王大作都是秀才,王大作的儿子王德钦前年还考中举人,成了名副其实的老爷。王家和曾家素有往来,冯云山通过曾玉珍认识王作新,想拉王作新拜上帝,不料却碰了钉子。冯云山以为他跟曾玉珍一样有点矜持,想着多劝几回或许能回心转意。没想到有一次王作新到书馆来找他,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:“暂借荆山栖彩凤,聊将紫水活蛟龙。”王作新默默念了两遍,猛然醒悟:“这不是梁山泊的宋江吗?”于是立即转冯云山往。石人旁边的蒙冲,是山里大墟。墟上有个大夫叫李俊昌,是远近闻名的神医。还有个叫黄天申的,从前在桂平县的衙门里当过差。另外还有一个教私塾黄期升。这几人在当地颇有名望。冯云山上石人时,来回都路过蒙冲,渐渐这些人熟悉了,反倒把他们都拉入上帝会,于是便把和王作新之间的那点不快抛到脑后去了。蒙冲有条街穿过平武官道,往南通往平在山,往北通往洪水顶。南来北往的过山客,经常在这里打尖歇脚。李俊昌家离坐诊,经常会有过山客上门来寻医求药。这些过山客走南闯北,常会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消息。冯云山自从认得李俊昌以后,便经常到他家来,找那些过山客聊北路来的过山客,同他们聊起一桩新鲜事,说是恭城龙虎关上有个好汉,遍撒英雄帖,邀请天下绿林上山聚义。这种事从前只在古竟稀奇,纷纷围拢过来听他讲故客有意卖关子,“去年秋冬,在湖南省永州府发生过一件大事,一个叫朱洪英的木匠,伙同两个姓胡的兄弟举旗造反,带人攻打宁远县城。这个朱洪英,莫看只是个木匠,来历可不简单,据说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流落跟人学了这门手艺混碗饭吃。“他早年在湖南、贵州、广西三省界这些地方卖手艺,结识了不少江湖朋友,进了洪门,后来脆自立一堂,叫‘恭义堂’。由于他来头大,恭义堂很快人气爆棚。这姓胡的兄弟俩,阿哥叫胡有福,阿弟叫胡有禄,据说就是你们这边武宣县人氏。哥俩跟朱洪英义气相投,聚聚起几千人,合伙攻打宁远。宁远好歹是个县城,哪有那么好打呢?再说朱洪虽多,说到底不过乌合之众,哪能打得过官军呀?结果很快被官军打散了,大家分头跑路。朱洪英和胡有福兄弟俩跑到恭城,在龙虎关筑垒修寨,休生养息。“转眼过去大半年,渐渐恢复元气了,这伙人又开始不老实,蠢蠢欲动。他们效仿瓦岗寨的故事,撒下英雄帖,邀请天下英雄到龙虎关聚义。没过多久,果然有不少强人纷纷响应,像荔浦的范连德,朔的董光寿,还有‘艇匪’罗亚旺和大头羊张钊,这些在江湖上有名头的强盗,都到龙虎关应卯武宣这边有个广胜堂,堂主叫陈亚贵,眼下正四处招兵买马,想到龙虎关那边,和朱洪英争瓢把子。他们都是天地会的,哪个手下人马多,哪旗号是‘反清复复辟明朝吗?”过山客觑不吱声。这是让人掉脑袋的话,谁敢乱说?那过山客见大家都不吱声,觉得无趣,贴上李俊昌递过来的膏药,便吆喝同行的几个伙计,推车继续散了,冯云山悄悄问李俊昌:“你觉得这是那人编?”李俊昌说:“我听旁八九陈亚贵招兵买马这事千真万确。这回他动静闹兄弟叫刘官芳,请我替他老窦(方言:指老爸。)看过病。刘官芳有个从小一起学拳的师兄,叫萧朝贵,在平在山烧炭。刘官芳前些天专门上山找他,要拉他入伙,肯定是陈亚贵叫他来的呀。”平武官道把紫荆山一分为二,路南是平在山和罗渌垌,路北是洪水顶和茶地。平在山官名叫鹏隘山,山里盛产麻栎一类硬木,是烧炭的好材料。自古以来,一直有很多人在山上以烧炭为生,山下人把他们叫做“烧炭佬”。当年带领瑶人造反的侯大苟,就是个烧炭佬。后来王守仁平定八寨,瑶人躲进大藤峡两岸陡坡上的罗渌垌,从广东逃荒过来的客家人趁机抢占荒种靛蓝,伐木烧炭。如今山里的烧炭佬,大多是这些客家人的后代。今年春天,冯云山刚到大冲不久,就认识了一个叫杨秀清的烧炭佬。杨秀清跟曾家是亲戚,曾玉珍的母亲是他堂姐。尽管曾玉珍喊杨秀清这个二十多岁的烧炭佬“阿舅”。杨秀清经常到山下去卖炭,路过曾家的时候,冯云山有时会请他帮忙买些笔墨纸砚,或者其它生活用品。冯云山劝他拜上帝,他倒是很痛快便答秋天到古林社落脚算起,冯云山到紫荆山传教已经两年多了,上帝会的会众,眼下将近千人之多,远非当初在赐谷可比。他培养出来的骨,还在山上山下不断劝人拜上帝,有些村寨入会的人数,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增加。在冯云山看来,传教讲耶稣多少要识点字,起码能读会写,不然连花名册都登培养的骨,都是像曾水源、罗必芬、李俊昌这此读账房、郎站出来说话,山佬们听得进去,传教往往能事半功倍。由于过多地依赖这些人,冯云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平在山这群烧炭佬。现在听李俊昌谈起陈亚贵上山拉人,冯云山猛然醒悟:这两年光顾劝人为善,已经不知不觉偏离了上帝惊出了一身冷汗。回到大冲,他把洪秀全的文章重新找出来仔细阅读,思绪起来越清晰了。
显示缺失,关闭转码、纯净、阅读模式